在德国留学有时候会感觉不论多少时间都是不够用的,比如要完成学业,要学会德语,要勤工俭学等等。那么作为一名德国留学生,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?下面来详细谈谈,赶紧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找到时间管理工具
可以利用手机APP,找到一些时间管理工具,比如atimelogger等等等。但是,如果您觉得这样比较刻意,而且有的时候比较繁琐的话,还可以用纸和笔去记录!不管做任何事,只要记录即可,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,就坚持了下来。
2、无需太过细化
德国留学生如果管理时间,一个比较容易陷入的地方就是过于细化了。德国留学生网指出,时间统计的分类是要为自己的时间管理服务的。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。一开始觉得要把杂事分得很细,后来发现没必要,因为杂事每天就那么几件,吃饭,洗漱,上厕所,课间休息等。开支也相对固定—出现在固定的时间点,每次花费的时间也差不多。因此杜宇德国留学时间的划分,索性统一列入杂事——因为我连大块的时间都还没有彻底利用好,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刻意从杂事当中挤时间——这样会消耗精力,反而干扰正事,或许在以后等我把大块时间都稳定地利用好了,形成习惯之后,再考虑从“杂事”中“偷时间”,那时候或许需要细化杂事。
3、时间管理习惯养成过程会出现反复。
时间管理这个习惯跟其他习惯一样,会出现反复,尤其在精力不足时就容易被放弃,比如我第二周因为刚开学巨大的不适应,就没有精力记录时间。索性能够意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性,第三周相对稳定后能够重新记录时间。比如说,一开始能够做到早睡早起,后来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又放弃了。它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,比如并不是每一次反思和每一次预期都是正确的——有的预期在随后的实践中被证明没有必要,或难以达成。
4.能管理的不是时间,是自己。
时间是无法管理的,能管理的只能是我们自己,时间管理能顺便带出很多东西,比如精力控制,早睡早起的习惯等等
5.用纸笔记录时间的优势
所有的时间开支都一清二楚,比如:哪个时间段大脑在活跃期,哪段时间较疲惫,哪段时间生物钟较稳定,哪段时间自己玩心较重,哪段时间被自己浪费了,哪段时间在自己无意识的状态下流逝了等等。问题只在于我想以及我能从一天的数据中发现什么问题/解决什么问题。
6.永远要反思。
每周必须反思,反思了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如何改进。
详细咨询